黃斑前膜 (Epiretinal Membrane,簡稱ERM)

黃斑前膜為一種慢性眼疾,在眼底出現不正常的薄膜覆蓋著視網膜黃斑點的位置。患者多為老年人,75歲長者有五份一人患此眼疾,20%為雙眼病發。

1.         病徵與病情進展

根據薄膜的外貌,黃斑前膜可分為三級:

零級:前膜呈現透明,好像玻璃紙(Cellophane)一樣,患者可以全無病徵,只在眼科例行檢查中被發現。

一級:前膜呈現皺紋,使視力輕微下降,影像輕微扭曲。

二級:前膜變厚並呈現灰白色,不再透明。薄膜慢慢收縮,使皺紋更多,並牽引、拉長或扭曲視網膜的血管。這時患者視力再下降、影像扭曲、景物變小,嚴重者還會出現單眼重影。幸好85%患者的視力能維持六成(20/70)或以上,只有5%患者惡化至剩下兩成或更差的視力。

2.         診斷檢查

患者須要接受眼底檢查來跟進病情,病人也需要接受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來量度黃斑前膜的厚度、前膜的範圍和更清晰地察看前膜收縮後牽引視網膜所做成的皺紋。病人也可能需要接受眼底血管螢光造影檢查來辨別血管有否滲漏或黃斑水腫。

3.   成因

病因可以純粹因為眼睛退化,好像皮膚長出皺紋一樣道理,多見於五十歲以上老年人,多出現於己有後玻璃體脫落的患者。但也可以是其他眼疾所引起的併發症,最典型例子出現於3-8.5%視網膜手術後兩至四個月的情況。其他原因包括:曾接受眼底激光、玻璃體出血、眼球受傷、後虹膜發炎和視網膜血管病變例如糖尿病或血管閉塞等。

4.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全無作用。手術是唯一出路。但不是每位患者也需要動手術,如患者不能忍受景象扭曲的情況和視力開始下降,這情況便適宜動手術。

手術為玻璃體切除手術,手術中醫生先切玻璃體,再用微型鉗子放入眼中,直接撕除前膜。一般情況下,手術中無需在眼內注氣體,病人手術後無需要面部向下臥床休息, 較接受黃斑點裂孔手術為閒單舒服。

手術後大部分患者的視網膜都回復正常,平均有74%患者視力得以改善,24%不變和2%變壞。手術難度較高,但成功率也算高,一般患者都會覺得視力和影像扭曲都有所改善,但如果手術愈遲進行,視力和影像扭曲都會離100%復原愈遠。

5.         手術併發症

併發症和一般玻璃體切除手術相同,相關黃斑前膜的有:

前膜再生5%

白內障可高達60%(所以醫生會建議同時進行白內障和黃斑點裂孔手術)

視網膜撕裂小於1%、玻璃體出血、眼內炎小於0.5%。

 

6.         治療新趨勢

新趨勢包括手術與白內障手術一併進行,使手術中的工作環境更為清晰,更能徹底地撕除前膜,也能令手術後視力更好。另一種做法,是在撕除前膜之前,會先用眼底專用的藍色染料Trypan blue把前膜和在前膜之下的內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簡稱ILM,為視網膜的最內層)一拼染成藍色,而在撕除ILM之前,方便察看和撕除前膜,而在撕除前膜之後,醫生會一拼把內界膜也撕除。因為內界膜就在黃斑前膜之下的位置,連內界膜也一拼撕除這個做法能夠確保把前膜也完全帶走,減少殘留前膜引起的前膜復發。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果想知道治療你眼疾的最佳方法,最好的途徑是諮詢你的眼科醫生。
我們的地址是:香港中環畢打街1-3號中建大廈1515& 1518 (中環地鐵站上, G出口)